|
|
不少人受精神病症困扰 企业可以如何制订支持政策?
|
荐 ★★★ |
|
|
|
不少人受精神病症困扰 企业可以如何制订支持政策? |
|
| 作者:核稿編輯︰鄭家榆 文章来源:关键评论 更新时间:2016-08-14 20:51 |
| |
你为什么需要这则新闻
成年人每天花大量时间工作,职场上如何保障精神健康,是劳资双方共同的责任。企业应订立务实全面的政策,才能为员工提供适切的保障。
不少人对「精神病症」闻之色变、不知所措。在美国,每5个人当中就有1个人在过去一年曾受精神病症困扰。每25人就有1人因此受到功能性损害,也说是说,差不多每个工作团队中都有至少一人正受其困扰。
较早前调查指出,香港有9成在职人士认为,公司应就精神病症向员工提供支持,另有6成受访者认为,精神病症问题令人才流失。世卫更表示,若无法提供适当治疗与支持,单是当中两种病症——抑郁症与焦虑症,每年就能令全世界损失120亿个工作天的生产力。
纵然如此,在大部份香港企业,不单公司医疗保险未有把精神病症列入保障范围,企业管理上也没有相应政策,指导员工协助有需要的同事。对比一般健康问题,维系员工的精神健康,需要更花心思时间沟通,才能订立合适的支持政策。
企业医健政策推行已久,但精神健康政策则在不少国家仍属于起步阶段,在保障权利、提供支持等层面,仍需多作讨论。实际操作而言,则可分作员工意愿、私隐问题、法律问题及支持措施等几个方面。
精神健康政策宜明确务实
首先,精神健康政策应有明确目标,基于对公司情况的了解,确定公司能够提供的支持方式及强度,以免政策流于口号。
支持可分作工作安排,紧急状况的应对措施,保险及医疗等方面。草拟前宜先与员工直接沟通,了解他们对于精神病症的了解,对精神健康支持的期望,以及厘清一些误解。金钱支持或赔偿方面,则需要与公司合作的保险公司商讨。
由于精神疾病远不似身体创伤或生理疾病般明显,而且社会上仍有污名与歧视,不少员工正在「无声挣扎」,怯于求助。因此,政策必须考虑如何保障求助者的私隠。
将各方的期望整理后,交由人事部门主管草拟政策文件。文件推出前,可先咨询精神医疗专家,并应该与法律部门审核,以确定政策在法律上是可行而有效,且不会与现行其他政策抵触。
最后一步,再次回归工作团队。企业可在员工培训课节介绍政策,甚至提供训练,讲解实行的原则与方式,解释各方不同责任,使其发挥实际效用。
港职场精神健康政策欠指引
根据卫生署文件,香港的精神健康问题一直被低估。根据统计处2012年向平机会提交的数字,本港三分之一成年人的精神健康指标低于中位数,其中以无业者、中年及低教育水平人士最高危。香港工时长、职场压力大,教师、医生、建筑师、律师等专业人士同样会受精神问题影响。
然而,在医管局的《2010至2015成人精神健康服务计划》中,「工作间」一词仅于文件中「小区精神健康」一段出现一次,亦没有提供具体而完整的指引供企业参考。而世界卫生组织则提供指南,供企业于订立精神健康政策时参考。
民间尚有其他组织推广精神健康教育,例如自2006年起,由怡和集团旗下关注团体「思健」每年举办的「鼠战中环」,就是推广职场精神健康。另外,心晴行动亦是香港另一关注精神健康的组织,两者均提供教育及面谈等服务。
另外,香港心理卫生会亦有提供「精神急救课程」,训练学员协助身边遇到情绪危机或困扰的人,化解危机。
(来源:关键评论http://hk.thenewslens.com/article/44453 16/07/19 )
回目录
(责任编辑:民生编辑)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