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医改三十年无进展 重启医改勿让魏则西事件重演
|
荐 ★★★ |
|
|
|
医改三十年无进展 重启医改勿让魏则西事件重演 |
|
| 作者:民生观察工作室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时间:2016-05-27 22:34 |
| |
——民生观察就医疗改革问题的公开信
最近的魏则西事件成为网络热点,引发公众愤怒,民情汹涌,铺天盖地对网络搜索引擎百度、武警第二医院、莆田系和医疗制度的声讨。在舆论压力下,相关责任方受到一定程度的处罚追究。然而,处罚结果只不过是对公众愤怒的搪塞,百度只是被派遣调查组进驻,连一个像样的处罚都没有,而武警第二医院只是处理了几个替罪羔羊,受到公众广泛质疑的莆田系没有受到任何处理,而更重要的是,魏则西事件暴露出来的中国医疗制度改革问题没有受到任何重视。
魏则西事件显示了中国医疗体制为了社会控制而不是为了社会公平正义的事实,百度、武警二院、莆田系只不过是社会控制过度与权力寻租导致的结果。所以,要使魏则西的悲剧不再重演,要解决的核心问题还是必须正视目前医疗制度的弊端问题。
医疗卫生制度是现代国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计划经济模式下的医院管理弊端严重的情况下,自1985年开始了中国的医疗改革进程,医疗卫生系统走上了市场化道路,政府卫生投入不断下降,到1990年仅占卫生总费用的四分之一。2003年“非典”爆发导致中国的公共卫生危机后,在2005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导完成的医改报告认为,“目前中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基本上是不成功的”。主要表现为:医疗服务的公平性下降、卫生投入的宏观效率低下、市场化的倾向违背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基本规律。
中国现行医疗改革方案自2009年启动,目标是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启动始计划投资1,240亿美元推行,到2013年,医疗改革方面的花费实际上已超过3,710亿美元。与政府高额投入相反的是,医疗改革效果并不理想,公共卫生体系被弱化,医疗服务畸形发展,大部分人并没有在目前的医疗改革获益。2013年10月零点研究咨询集团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81%的受访者认为看病是件难事,95%的受访者认为医疗费用昂贵。
现行医疗体制高度官僚化、行政化的痼疾导致了逐利机制的盛行,原有的利益链不仅没有打破,而且在新医改大量财政投入的情况导致了更多利益链的产生,以药养医、以器械养医等医疗界不当行为成为行业潜规则,新医改以来,医院药品费用的上涨幅度竟然高达20%。看病难和看病贵的直接后果就是对公众健康的损害,调查显示,60.1%的人曾经在需要去医院看门诊的时候未去,26.9%的人曾经在需要住院治疗的时候未去住院。
现行医疗体制的弊端催生的恶劣后果就是医药腐败案件频频爆发,如轰动一时的葛兰素史克行贿在中国市场赢取业务案。而无法问责的体制弊端使医疗监管部门毫无作为,导致失去底线的恶性医疗事件频频发生,如引发公众强烈愤怒的毒疫苗案,涉案金额5.7亿,席卷24个省,线上线下涉案人员上千,牵涉多家涉药企业。
扭曲的医疗服务体系让医院和医生变成了追逐利润的实体,不仅让患者饱受高收费之苦,还严重伤害了患者对医生的尊重和信任,使医疗体系的社会信用荡然无存,导致医患关系紧张,责任扭曲,“医闹”不断。仅新华社报道的统计数字,在2014年全国各地的医院发生了4599起医患冲突事件。杀医、伤医案件频频发生,在5月5日,广东省人民医院口腔科主任医师陈仲伟被治疗过的病人袭击,伤重不治,这则“杀医”案在各大社交网络刷屏,医生就此成为整个扭曲医疗体系的替罪羊。在医疗暴力的威胁下,2014年在对医务人员的一项调查中,87%的人反对自己的子女学医。
作为病人的,作为医生的陈仲伟,他们的不幸遭遇显示了目前的医疗体制改革已步入歧路,医生与患者同时成为医疗体制扭曲化的牺牲品。
中国的医改已超过了三十年,但广大民众普遍没有感受到医改的气息,更未享受到医改的红利。医疗体制改革最核心的医疗机构产权改革、医药分离仍然是只闻雷声响,不见雨点落。药价仍然畸高,老百姓仍然看病贵、看病难,魏则西这类悲剧性事件仍时有发生。医改的滞停和不作为,无非是权力集团担忧改快了容易出乱子,对统治不利。这是一种“维稳”的思维,是一种漠视基本人权与正义的思维。
基于生命的不可逆性,基于保护所有人的健康权,我们在此强烈呼吁国务院立即、实质性的启动并加快医改的进程,特别是医改的关键体系:产权体系、投筹资体系、服务提供体系和监督管理体系,限制权力,张扬权利,建立起符合公共利益、公众利益的现代医疗制度。
民生观察工作室
2016/5/27
(责任编辑:民生编辑)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