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热门标签:709 律师 暴力 酷刑 虐待 秋雨教会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网站主页 > 访民数据库 > 正文
相 关 文 章
最 新 热 门
随 机 推 荐
[组图]和谐世界 将面临哪些威胁         ★★★
[组图]和谐世界 将面临哪些威胁
作者:史哲 文章来源:南方周末 更新时间:2007-01-26 17:32
 
2006年的“平静”之下隐藏恐怖隐忧,中东的硝烟此起彼伏,朝鲜、伊朗核危机并未走出僵局,原油价格沉浮未定……进入2007年,世界局势能否更加和谐?原有危机能否得到缓和、解决?是否会出现新麻烦?
  众多的疑问,形成2007年环球变局的多个看点。带着这些疑问,《南方周末》特约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等智囊、学术机构之资深专家,继承2006年同题报道之传统,就可能影响环球变局的四大话题,制作《预言2007环球变局》专题。
  
  恐怖主义:“平静”中孕育危险
  恐怖主义仍将是对全球安全最大的威胁吗?迎接奥运的中国会在反恐上拿出什么新举措?
    
  2007关键词:隐忧
  点评人:李伟(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反恐研究中心主任)
  亚洲在2006年成为恐怖主义的重灾区。截至去年11月,全球共发生恐怖袭击330起,较2005年同期增长了70%。其中,有80%发生在亚洲。
  虽然恐怖袭击增长很多,或者是因为去年的恶性恐怖事件不如以往醒目,或者是国际预防行动奏效,2006年看起来比较平静,但由于“基地”等恐怖组织的行动意愿依然存在,这样的平静反而给2007年增加了隐忧。
  2006年,国际反恐主题有两条相互交织的主轴,恐怖主义的意识形态化以及美国主导下的反恐的意识形态化,其影响势必延续到2007年。
  成为一种意识形态的恐怖主义,其渗透性令人关注。“基地”组织的录音、录像越来越乐于利用电视、因特网传播;而且,所用语言也从阿拉伯语改成英语,显然,恐怖组织正把目光转移到在西方的移民后裔。各国政府也许可以阻止有恐怖嫌疑的外国人入境,却很难防范本国公民。英国挫败的劫机事件就已经证实了这种危险。
  说恐怖组织的行动意愿依然存在,就必须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过去的一年中,有两个区域集中了大量极端主义力量。一是南亚地区,这里本就是恐怖分子的大本营,也集中了不少恐怖主义大师,他们是否会再度出击?二是伊拉克,继阿富汗之后又一个“恐怖主义温床”已经形成,恐怖主义是否会从这里向外输出?这将是2007年,恐怖主义发展最重要的两个动向。毕竟,主要的极端组织至今没有放弃以西方世界为主要打击目标,如此看来,2006年的“平静”就不那么简单了,至少塔利班在阿富汗已经出现回潮,所以恐怖主义在2007年仍将是对全球安全最大的威胁。
  另一方面,在全球频频出击的美国反恐政策是否会作出调整,也值得期待。
  2006年,布什把反恐与冷战、二战相结合,提出了一个新名词“伊斯兰法西斯”,这表明美国已经开始采取军事打击与意识形态斗争并重的反恐新策略。事实上,美国已经开始检讨单纯依靠军事手段反恐的效果,认为反恐不能速战速决,小布什也开始修复与阿拉伯国家恶化的关系。
  当下,美国认真对待恐怖主义的现实威胁,反恐已经明确成为美国的国家战略。鉴于全球核扩散的严峻形势,美国今后的反恐将会突出防范非国家行为体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结合,因为这种风险比任何时候更大、更致命。
  而2007年也将是中国在北京奥运会前综合治理的关键一年。中国已经把反恐放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并努力使中国反恐斗争走上良性循环。中国打击恐怖主义从来都不是简单依靠军事手段,比如在国内,强调以经济手段消除恐怖主义的滋生地;在国际层面,加强与各国的合作等等,因此在2007年,中国的做法仍将以“润物细无声”为主,但也不排除适度震慑。
    
  朝、伊核危机:东边日出西边雨
  2007年,朝鲜是否进行第二次核试验?伊朗的“核冲动”是否会招致美国动武?
    
  2007关键词:谈判 对峙
  点评人:王义桅(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助理)
  朝鲜核问题、伊朗核问题2006年吸引了全世界太多的关注,在2007年,这两个问题还会让世界瞩目。不过,由于这两个问题发展阶段不同,收到的影响不同,所以其演绎态势也会表现出很大的不同。
  先说发展阶段的差异。朝鲜已于2006年10月9日进行了首轮核试验,接下来要做的就是以此为杠杆撬动大国博弈的神经。朝鲜核试验的确冲击了核不扩散体制,还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东北亚的核竞赛。但否极泰来,要满足朝鲜的要价,最终必须回到谈判桌前。所以,朝核问题接下来将会回摆,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而伊朗核问题,由于伊朗距离取得核武器还有不小的距离,各方都在谨慎地试探对方的底线,伊朗宣称不放弃其核计划,而美国和以色列吓阻伊朗取得核武器的决心也没有完全展现,因而处于不稳定状态。
  再者,这两个问题中产生影响的因素不同。从地缘政治考量,朝鲜仍然受冷战体制影响,朝鲜半岛南北分裂既造成朝鲜的孤立,又使得朝鲜不太担心国际制裁。
  而伊朗的地缘政治环境则十分敏感,而且与宗教冲突紧密相连。美国或许可以容忍朝鲜发展核武器,但决不能容忍伊朗,因为这不止关系到以色列的安全问题,还关乎美国的中东战略布局。
  所以,朝鲜核问题从2007开始,实质上已经演化为如何建立朝鲜半岛安全机制、取代停战协定的问题,这必然会伴随着更深入的对话与沟通。而伊朗核问题,则与美国的中东战略、伊拉克局势密切联系在一起,局势更为严峻;更由于以色列的坚定态度——美国保护以色列作为中东地区的惟一核能力的国家,一定会尽力阻止伊朗的核计划。所以,2007年美国针对伊朗的威慑性部署相应会大大增强。
  2007年,朝鲜是否进行第二次核试验?美国是否对伊朗动武?这两个问题其实都不是实质性的。六方会谈如果取得实质性进展———而这种可能性完全存在———那么朝鲜就没有理由进行第二次核试验。而美国威慑伊朗的目的,无非是希望伊朗知难而退———第一个退,是核计划上的收敛、退缩,第二是从影响伊拉克局势中退缩。只不过,这两方面都可能落空。
  总之,展望2007,朝核、伊核,可谓“东边日出西边雨”,走向也许南辕北辙。然而共同的情形是,两大核问题极大冲击了国际核不扩散体制的权威,加速了有关国家构建新的安全规则的努力。这再次证明,小国对国际政治的影响终究要通过大国的互动来体现;国际政治仍然是大国政治。
  
  能源博弈:油价不会直线下跌
  哪些因素会影响今年的油价涨落?围绕石油,大国间是否会进行新一轮的“争夺”?
    
  点评人:赵宏图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2006年,国际原油期货价格过山车式的涨落,刺激了人们关于能源紧张的敏感神经,也引发了许多“联想”,但能源供应本身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火爆。
  事实上,影响能源价格的主因还是经济方面的。至于围绕能源在政治、外交上展开的争夺,发生的摩擦,更多的只是一些“假象”。
  决定石油价格的最主要因素是供需关系,由于石油供需这些年来一直就处于比较脆弱的平衡状态,所以使得“天平”的平衡很容易受到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而且这些干扰因素也容易被人为放大。从经济角度讲,能源安全最大的风险现在是投资不足。
  目前原油价格下降的主因,就是美国经济增长放缓。另外,2006年OPEC原油产量并未减少,伊朗核危机没有继续恶化,甚至还有气候原因,比如美国因为暖冬而使得取暖油的消耗大幅下降。但不同的人看待同一问题,可能会各自强调某些方面。
  由于供求关系并无实质性改变,而国际经济发展的预期依然乐观,所以2007年的原油价格会维持在较高水平,不大可能直线下跌。不过,波动依然存在,甚至会比较大。这与一些意外因素,如天气、政治局势有关,但最主要的还是大量的国际基金的炒作——对他们来说,只有涨跌才会有赚头。国际基金的运作,在2007年值得关注,因为他们总是善于小题大作。
  从能源供应本身来看,即便伊朗核问题激化,对能源的影响也是短期的。但在这个短期内,大国博弈会比较激烈,但中国、俄罗斯与伊朗的能源合作,实质上是增加了能源投入减轻了国际能源风险。
  能源外交也值得关注。真正意义上的能源外交,在俄罗斯、委内瑞拉一些产油大国身上体现的比较明显,他们当然不会轻易放弃这个武器,但在使用上会非常谨慎。因为,今天已经很难说究竟是石油供应国对石油的依赖更强,还是石油消费国对石油的依赖更强。
  至于中国,根本说不上“能源外交”。中国能耗的大头还是煤炭;而能源进口来源稳定、多样化,其实是每一个经济强国的策略,中国引人关注的最重要原因在于,担心中国的需求增长会导致现在脆弱的供应平衡被打破。
  另外,更多的能耗大国已经通过积极的需求管理,即降低能耗,降低能源需求增长来缓解供应紧张,这会成为一个趋势。而中国在努力实现能源进口多样化的同时,也在向这个方面努力。如果说,今天真的有什么能源问题的话,那只能是能源使用造成的污染。毕竟,能源总是能买到的,而环境一旦恶化,恢复起来就非常困难。
  
  中东乱相:大动荡带来三大悬念
  中东地区将爆发新的战争吗?伊拉克将走向分裂吗?
     
  2007关键词:伊拉克 政策调整
  点评人:李绍先(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
  
  “中东存在爆发三场内战的可能性”,约旦国王阿卜杜拉二世所说的三场内战指的是:伊拉克、巴勒斯坦和叙利亚。温和的阿卜杜拉有如此言论,至少说明中东局势已经到了非常危险的境地。
  危险其实来源于“不确定”。
  在地缘政治方面,过去的中东曾是群雄并立,伊朗、伊拉克、埃及、沙特、以色列相互制衡,但美国消灭萨达姆政权颠覆了这个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重新分化组合的过程必然是动荡。
  伊斯兰教的1400年历史中,第一次出现什叶派的大规模崛起。由此不难想象,这会让以逊尼派占主导的伊斯兰世界陷入怎样的恐慌。
  教派的纠纷及其力量的此消彼长也让人关注。还有就是美国民主改造计划的后果,打击阿萨德、穆巴拉克等中东强人,而对民主选举产生的哈马斯政府却不理不睬,使得伊斯兰激进势力空前高涨。
  2007年,将会延续上述不确定性带来的中东变局,动荡仍将是这片多灾多难地区的主旋律。
  经过2006年,可以清晰地看出,伊拉克问题已经超越巴以问题成为中东问题的重中之重。
  人们几乎可以断言,美国的伊拉克政策已经失败了,美国朝野都在要求美国作出改变。
  因此,2007年美国的伊拉克政策将会是一大悬念。布什会作出调整,但美国为伊拉克付出的代价太大,如果撤军,后果严重。那不但会给人造成美国承认反恐战争失败的印象,还可能使布什苦心经营六年的中东陷入任何力量都无法驾驭的状态。因此,短期内美国甚至会加大投入,如增兵,至少部分恢复伊拉克的秩序。
  可预期的是,布什也许会在中东暂时放弃民主改造计划,重新回归传统外交。事实上,调整已经开始了。
  另一个悬念,则是中东还能乱成什么样?
  伊拉克目前是已站在了国家分裂的悬崖边。国内什叶派、逊尼派、库尔德人三股势力斗争惨烈。2006年伊拉克出台了一项宪法补充条款,允许伊境内任何两个省只要其多数人同意就可实行自治,这无疑给分裂准备了法律依据。现在,实际上处于准独立状态的库尔德人就控制着三个省。
  伊拉克局势,也让邻国忧心如焚:伊拉克库尔德人独立运动,已经成为土耳其心中的痛,如果局势再恶化,不排除土耳其出兵干预;而伊朗作为现有局势的获益者,虽乐见现状,但由于其国内也有库尔德人,也不免有所担心;像叙利亚、约旦等国都不愿意看到伊拉克局势进一步恶化。
  再有,就是中东的老大难———巴以问题。
  和平进程所需要的两个条件,一是巴以双方都认识到需要坐下来谈判;二是强有力的外力介入。目前这两个条件都不具备。以色列右倾还未结束,而巴勒斯坦仍处于内耗之中,美国自己现更是根本没有精力旁顾。不过,惟一令人欣慰的是,以色列的右倾会在2007年向回摆;美国也会比2006更多关注巴以。
  总体来看,2007年的中东的相关各方仍将是在大动荡中寻找未来的出路。
         
  中俄关系
    
  有小波,无大折
  2007年关键词:均衡 长远之计
  点评人:俞邃(当代世界研究中心教授)
  
  “不结盟,却能搞战略协作;关系密切,却不存在依附性;各自维护自己的尊严和利益,却无颠覆对方之心……”对于像中俄这样的大国而言,双边关系能达到这个高度,可以说十分难得。这也是中俄关系这些年来一直保持稳定的重要原因,正因为如此,双边关系中即使出现问题,也很难对国家关系造成扭曲。
  对俄罗斯而言,中国的重要性在于,从苏联解体到其未来重新实现振兴的过程中,中国是俄罗斯最可靠的友好邻邦。
  在俄罗斯复兴过程中,西方对俄罗斯的走向一直采取观望态度,俄罗斯采取任何可能让人联想到苏联的做法都被西方视为不可容忍,西方在政治上一直保持对俄罗斯政府的压力。相比之下,中国最为可靠。
  但中国毕竟是发展中国家,从俄罗斯振兴国家的需要来看,欧美显然处于更优先的位置。如果把俄罗斯外交战略划一个图形的话,最里面的一个圈是独联体成员国,第二圈是欧美;第三个圈是周边大国,而中国在这个圈里位居前列。
  俄罗斯在中国的地位,基本相似。从安全环境上看,俄罗斯也许能列到第一位;从发展需要来看,俄罗斯显然排不到第一位。中国外交的特色是重视周边国家,重视大国,重视发展中国家,而俄罗斯几乎都沾边。
  至于重要程度,并不能用简单的位次来衡量,中俄友好条约中“世代友好,永不为敌”八个字最能体现。
  记者:目前,困扰中俄关系进一步深化的因素有哪些?
  俞邃:中俄关系中的几个不平衡依然存在。一是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二是中央和地方积极性不平衡,国内地方上对俄罗斯优势与潜力认识不足,而俄罗斯有些方面也的确不如欧美,导致地方上对与俄罗斯开展经济合作缺乏兴趣;第三是大项目少。
  另外,是政治互信。应该说,总体上政治互信是非常不错的。不过,在一些具体问题上,比如俄罗斯国内在移民问题上的夸张报道导致的猜疑;还有因为担心中国过分强大,俄方在技术合作上有所保留;再有就是能源供应方面的反复等等,也会流露出互信的不足。这在2007年,甚至以后还会有所表现。
  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两国年轻一代的相互了解远不如老一代,他们的主要兴趣主要集中于西方,甚至有一些成见至今未能打破,这可能会成为深化中俄关系的一个隐忧。
  记者:感觉上,中俄之间常会在小问题上,比如零售商等等,出现磕磕碰碰的情况。
  俞邃:这是大的问题覆盖下面的具体事例,更多的属于政策操作层面的问题。虽然,人们总是会从小处感受,但分析问题却应从大处着眼。关系再好,发生问题也在所难免,关键是如何看待。
  记者:中俄关系目前维持了相当高水准,那么2007年发展态势会怎样?
  俞邃:政治互信,经济互补,文化互通,重大国际事务互动,复杂问题互商,遭遇意外困难互助,相信中俄2007年将会延续这样的合作,中俄战略伙伴之间如何默契合作会是一年的看点。
  另外,文化交流将会占据比较醒目的位置,“俄罗斯的中国年”会是一个锦上添花的载体,这是培育中俄关系基础的长远之计。
  一边继续培育政治互信,一边还会磕磕碰碰。还要看具体情况,以俄罗斯对华武器出口为例,卖给你80%,就不能说是磕磕碰碰,而是如何争取最满意结果。在其他问题上,都应抱这样的态度,才是成熟伙伴关系的体现。总之,2007年的中俄关系有小波,无大折。
    
  最复杂的问题都可以摆在桌面上谈
  2007关键词:“国家年” 技术性障碍
  点评人:王郦久(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
  2007年一开年,中俄联手否决了美国希望安理会介入缅甸内政的提案。所有迹象都表明,中俄关系将继续已有的发展势头,在2007年依然维持“高水平运行”。
  2007年至少会有4次中俄两国领导人会晤,两国最高领导人会晤已形成机制。领导人直接见面讨论问题,对于两国关系益处多多。
  2006年,中俄关系在原有基础上迈出了一大步。具体表现是:双边贸易额去年已达340亿美元,经贸合作中的技术含量有显著增长;“俄罗斯年”获得巨大成功,双方的文化、人员交流频繁,两国民众的交流达到基层层面;而在国际层面上,双方在朝鲜、伊朗核问题、联合国秘书长、世卫总干事选举等问题上配合默契;在安全、军事领域也有不错的合作。
  但也不是说中俄关系没有问题,比如说双边贸易中,高技术含量产品的对华出口比例下降了,使得俄对华出口单一的倾向更为明显;像灰色清关这样的老问题解决力度还不够大;俄在劳务、零售方面新出台的一些政策对中国也有较大影响。如何找到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中俄下一步会有更多交流,也许会有新的合作机制。
  另外,就是中国人比较关心的一些大项目,比如天然气价格、输油管道问题,双方的磋商也一直在有序进行;军事技术合作方面有分歧,但也在可控的范围内……可以说,中俄关系中不存在突出的干扰性因素,障碍主要是“技术性”的,属于商业谈判的范畴,而非政治层面的。
  2007年最值得期待的,首推“俄罗斯的中国国家年”,此活动针对双边关系最薄弱的环节,就是两国民众之间的相互了解依然匮乏。今年的活动,很有可能会推广到更基层,比如县与县之间,乡与乡之间,那对于巩固中俄关系的基础就是很了不起的成就。
  另一个,就是上海合作组织下一步的动向。今年,上合组织将在俄罗斯进行一次联合演习,这是深化上合成员国在安全领域合作的重要一步。另外在反恐、在经贸领域如何实现上合组织框架下的多边合作,中俄也许会有一些新的举措。
  中俄双边关系现在十分务实,通过前些年“不断地相互示好”的过程,猜忌、疑虑的成分已经大为减少,基本上达到了“什么复杂问题都可以摆到桌面上谈”的阶段,有这样的勇气,说明中俄关系已经达到了很高的程度,但进一步深化的余地依然很大。
            
  (特别鸣谢:本专题顾问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李绍先副院长、尚前宏副研究员)
  

  2006年9月11日,美国加州拉菲特,一名男童在立交桥旁的篱笆墙上悬挂国旗,纪念“9·11”恐怖袭击中的死难者 CFP/图

  2006年12月28日,伊拉克萨德尔城,一名伊拉克妇女正在街头表演,表达对在伊拉克暴力事件中遇难者的哀悼和敬仰之情 CFP/图

(责任编辑:admin)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分配正义”的前提

  • 下一篇:[图文]远未结束的环保风暴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友情链接
    ·开放 ·民主中国 ·独立中文笔会 ·争鸣动向 ·大纪元 ·中国人权双周刊 ·北京之春 ·中央社 ·自由新闻 ·台湾中央广播电台 ·权利运动 ·无国界记者 ·参与 ·BBC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新世纪新闻网 ·德国之声 ·自由亚洲电台 ·美国之音 ·维权网 ·博讯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民生 | 友情链接 | 关于民生 |
    Copyright © 2002-2013 民生观察工作室 版权所有
    网址:www.msguan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