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防止“被精神病”的同时也要对病人积极治疗
|
荐 ★★★ |
|
|
在防止“被精神病”的同时也要对病人积极治疗 |
|
作者:耿文秀 文章来源:搜狐健康 更新时间:2013-10-07 11:27 |
|
我的题目是"积极治疗与防治被精神病"。我接到会议邀请的时候,正好看到这样一则新闻,全国第四届道德模范的候选人之一罗长姐照顾患有精神障碍的儿子37年,对这个土家族妈妈,用伟大来称呼一点都不为过。我仔细看了罗长姐的事迹,我们心理精神卫生工作者,面对这样一个患病37年的精神病患者,除了用"37年的奉献"、"母爱丰碑"等我们还可以做什么?我没有看到积极治疗,这是引发我今天发言的主题,我们除了歌颂这个伟大的母亲,我们的基层、各级政府,包括我们的媒体,这37年来给了这一个精神病患者有效的治疗吗?这是我所关注的重点,罗长姐 精神病的儿子,一拳把她的眼睛打瞎了,仅仅是纯朴的母爱就能创造科学奇迹吗?精神疾患,心理障碍如果不治疗,这是伟大的母爱不能承受之重。这样一个事例我们要反思,为什么37年没有积极有效的治疗?如果一开始就积极治疗,可能其预后会乐观得多,所以积极治疗怎么强调都不为过。所以我们的媒体也好,精神卫生工作者也好,不仅仅是歌颂,而是科学的指导,实际上罗长姐的事迹不是今天才报道的,当地10、20年前都在报道,为什么仅仅报道而没有治疗,这是我特别关注的问题。
我可以举一个相反的例子,大家看钢铁战士麦贤得,他的预后和罗长姐的儿子完全不同,当然麦贤得的后遗症也是非常严重的,有记忆力的衰退,语言障碍,还有情绪不稳定,他的妻子也不容易,所以很多年前,10年前在全军就评过好军嫂,当麦贤得发病的时候,也会有暴力行为,他妻子是妇联干部,出于对英雄的爱慕,经组织上介绍的,作为组织上介绍的婚姻对于婚后照顾这样一个有精神障碍的英雄,那个路也是非常不容易的。所以他妻子说最困难的时候连死都想过,但从未想过离婚。我看过长篇的报道,真的是不容易,我看到报道谈到麦贤得发病的时候,他会打自己的妻子,会以头撞墙, 而且他的子女也不理解父亲,所以孩子从小都是在外婆家长大的。但是麦贤得积极接受治疗,医院里一直没有间断过麦贤得的治疗,科学的治疗加上亲人的爱才创造了奇迹。罗长姐的母爱无力创造奇迹,这是母爱不能承受之痛,所以小芳,我们要积极的治疗,没有积极的治疗我们不相信天上会出现这样的奇迹。
37年过去了,罗长姐的儿子没有好转,儿子的障碍一点没有得到治疗,这是母爱不能承受之重。我注意到报道的一个细节,罗长姐有一次给儿子服药,竟然两天两夜没有醒,自那之后,她认为宁可被儿子打也不再服药了。
近些年来西方开始反思反精神病运动、非住院运动,,精神疾病患者不接受治疗而流落街头是否真正符合人道主义精神、是否真正体现了人权。因为绝大多数精神疾病患者原本可能从积极治疗中受益,从而提高生存质量并不再流浪。但高度强调人权与个人自由的发达国家迄今为止在尊重精神疾病患者自主抉择权、防止"被精神病"与积极治疗之间仍未找到两全之计。
1975年《飞越疯人院》获奥斯卡5项大奖,我们今天看这个电影,里面有些东西被夸大了,有不那么科学的地方,但是契合了当时的时代思潮。这是我今年7月份在夏威夷拍摄的照片,在西方无家可归者之中,负责任地说,绝大多数都是精神疾病的患者,,当然无家可归者最规范最整齐的是东京的无家可归者。
为什么我今天用这个题目积极治疗与防治被精神病,今天的精神卫生法的解读,我们不能够因为终止了收容制度仅仅关注防止被精神病而忘记了积极治疗,这是我今天想强调的,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积极治疗。
21世纪心理卫生服务,肖局、谢斌我们都在里面,这也是一个进步,不仅是医学界、心理学界,也是大家都包容在其中。反思反精神病运动和非住院运动,不能放弃本应坚持的积极治疗,没有积极治疗就没有精神疾病患者的真正康复。精神卫生法的人道主义本质就体现在,有精神疾患就要积极治疗,力争把精神疾病的危害降到最小,力争患者能尽快恢复健康、能尽快回归家庭和社会,与我们一起平等分享社会改革进步的成果。防止被精神病与积极治疗是精神卫生法不可或缺又相辅相成的正反面。
这是我在法兰克福一个大的综合医院,法兰克福这家大医院,它的精神科是中间三层大楼,这些都是精神分裂症的患者,但是不给他们穿病人服,以尽量"去污名化",他们做的是艺术治疗。这里也是想强调,如果不治疗,他们的生存质量不能保证,这也不是一个进步的社会,民主的社会。
上海秦怡的案例,她的儿子小弟,在文革期间没有得到治疗,秦怡的儿子曾有暴力行为,采取文革方式殴打妈妈,秦怡拿着枕头护着自己,文革之后,秦怡给小弟有规范的治疗,哪怕错过最佳的治疗时间,但是小弟之后的生活、暴力行为都得到了控制,到后期小弟还学习画画,07年上海开特奥会,秦怡捐助了的款项,这些钱是从哪里来的?就是小弟的画作,小弟有一幅还卖给了施瓦辛格。我们今天在学习精神卫生法的时候,防止被精神病,这是我们从法律层面要关注的,但是积极治疗也是任何时候都是要强调的。谢谢大家。(2013年9月21日,第五届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卫生政策上海圆桌会议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是:精神健康,谁来负责?本文是与会代表耿文秀(华东师范大学)精彩发言
http://health.sohu.com/20130921/n386933171.shtml)
回目录
(责任编辑:民生编辑)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