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热门标签: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网站主页 > 中国精神健康与人权月刊 > 2012年7月月刊 > 正文
相 关 文 章
最 新 热 门
随 机 推 荐
七、民间行动与倡议:南京展出“癫狂的艺术”精神病艺术节         ★★★
七、民间行动与倡议:南京展出“癫狂的艺术”精神病艺术节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南京日报 更新时间:2012-08-03 10:48

7月5日,位于江心洲白鹭村旗杆二队的南京原形艺术中心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参观者——荷兰国家精神病博物馆馆长汉斯•卢伊真先生、策展人艾斯特•福森女士和国际“癫狂与艺术”节创始人、加拿大工人艺术组织负责人丽莎•布朗女士。在参观了一批精神病人的艺术作品后,他们表达了把“第四届国际‘精神疾病与艺术’节”放在南京举办的愿望。

精神病人的作品,往往被称为癫狂的艺术。国际精神病康复与艺术节为何想要在南京举办?这还要从南京艺术家郭海平一手创办的中国首家精神病人艺术机构——南京原形艺术中心说起。

郭海平8岁时,亲眼目睹18岁的大哥郭恩平因突发精神分裂症被送进精神病院,这成了他探究精神病人内心世界的最初动因。

目前,这里展出了数十幅来自全国各地的精神病人的绘画作品,也有少量郭海平从国外的原生艺术展上买回来的作品。其中一幅作品《怒吼》,创作者是卖馄饨的南京小伙子张玉宝,从来没有学过绘画的他用强烈对比的红色、黄色、绿色勾勒出一个抽象的“怒吼者”,颇具视觉震撼力;一幅小汽车透视图,创作者是海南的15岁患者小宇。他擅长画任意视角的交通工具,而且非常精确,其表现力在自闭症天才画家中极为少见。还有一幅色彩艳丽的动物图像,是一名首次接触绘画颜料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创作的。和其他人不同,他的画是用笔尖反复击打纸张形成,密密麻麻的彩色点构成了极具张力的图案……

“很多精神病患者的艺术天赋非常惊人,只是缺乏被人了解的渠道。我们希望通过鼓励他们创作,达到辅助康复的目的。同时通过展示他们的作品,帮助社会消除对于精神病患者的偏见。”郭海平告诉记者,精神病人的艺术治疗,在西方已经有200年的历史,而在中国才刚刚起步,偏见仍然是发展精神病人艺术的最主要屏障。

“对于有艺术天赋的精神病人来说,为他们画画创造必要的条件,这既可以体现他们的社会存在价值,同时也可以通过让作品进入艺术市场来改善他们的生活,但实现这一目标在当下还有许多困难。”郭海平承认,原形艺术中心成立2年来,离他所期望的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他认为,第四届国际精神疾病与艺术节如果能够放在南京举办,这不仅让精神病人看到一个新的发展空间,同时有助于公众更好地认识和理解精神疾病与人的内心世界。

(来源:南京日报)

回目录

(责任编辑:民生编辑)

文章录入:民生编辑    责任编辑:民生编辑 
  • 上一篇:七、民间行动与倡议:学者评估我国地方精神卫生条例的不足

  • 下一篇:六、评论与思考:黄雪涛:诊断“被精神病”问题没那么简单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友情链接
    ·开放 ·民主中国 ·独立中文笔会 ·争鸣动向 ·大纪元 ·中国人权双周刊 ·北京之春 ·中央社 ·自由新闻 ·台湾中央广播电台 ·权利运动 ·无国界记者 ·参与 ·BBC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新世纪新闻网 ·德国之声 ·自由亚洲电台 ·美国之音 ·维权网 ·博讯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民生 | 友情链接 | 关于民生 |
    Copyright © 2002-2013 民生观察工作室 版权所有
    网址:www.msguancha.com Power by DedeCms